“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關于新冠肺炎的防疫知識,你了解多少?
目前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廣大師生要進一步認識到疫情防護的重要性,提高全員防護意識,掌握必要的防疫知識,為復課開學做好充足準備。
為了讓全院師生對疫情防疫知識有更深的了解,學院制作了《防疫知識知多少》校園防疫知識應知應會,共分病毒知識、校園防護知識、法律知識、個人防護知識等4個板塊,44項知識點。學院各單位要通過各種方式積極組織師生開展自測,達到“以測促學、以測促行”的目的。
防疫知識知多少——病毒知識篇
1.新型冠狀病毒會人傳人嗎?( )
A.會 B.不會
2.與新型冠狀病毒患者近距離接觸過,需要隔離多少天?()
A.2-3天 B.7天 C.14天 D.21天
3.《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管理的傳染病分甲、乙、丙三類,原有39種。甲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強、病死率高、易引起大流行的烈性傳染病。2020年1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新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傳染病,采?。?)傳染病的防控措施進行管理。
A.甲類;甲類 B.乙類;甲類 C.甲類;乙類 D.乙類;乙類
4.哪類人群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后,病情進展相對更快,嚴重程度更高?()
A.中小學生
B.免疫功能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產婦或存在肝腎功能障礙的人群
C.上班族
5.吃抗病毒藥物,如磷酸奧司他韋等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嗎?()
A.能,磷酸奧司他韋是抗病毒藥物,網絡上也流傳著這一藥方
B.不能,雖然磷酸奧司他韋是抗病毒藥物,但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其能夠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6.吃抗生素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嗎?()
A.吃抗生素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B.不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原體是病毒,而抗生素針對的是細菌。如以預防為目的,錯誤使用抗生素會增強病原體的耐藥性
7.吃維生素C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嗎?( )
A.能,維生素C可以增強免疫力
B.不能,維生素C可幫助機體維持正常免疫功能,但不能增強免疫力,也沒有抗病毒的作用
8.此前接種了流感疫苗的人就不容易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了嗎?()
A.是的,接種過流感疫苗的人不易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B.不是,流感疫苗主要是預防流感的,對新型冠狀病毒無預防作用,所以接種了流感疫苗仍有可能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也可能出現嚴重癥狀
9.截至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命名是什么?( )
A.SARS-CoV
B.MERS-Cov
C.COVID-19
D.SARI
10.2020年春節期間,武漢市最先出現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傳染病,之后該病在全國擴散,該病能通過飛沫在空氣中傳播,各地市民紛紛帶上口罩,該措施屬于( )
A.控制傳染源 B.切斷傳播途徑 C.保護易感人群 D.消滅病原
11.天津市各學校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積極對校園各角落進行消毒處理,該措施屬于傳染病預防中的( )
A.控制傳染源 B.切斷傳播途徑 C.保護易感人群 D.提高免疫力
12.下列關于新型冠狀病毒說法正確的是( )
A.具有細胞核
B.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可見
C.具有遺傳物質核酸
13.除本次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引發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還有()種。
A.5 B.6 C.7 D.8
14.( )是阻斷呼吸道分泌物傳播的有效手段。
A.戴口罩 B.戴帽子 C.戴手套 D.勤洗手
防疫知識知多少——校園防護知識篇
1.進校前,應做到( )
A.主動佩戴口罩
B.“津門戰役”掃碼
C.接受體溫檢測
D.以上都是
2.教職工進入食堂時要佩戴口罩并進行體溫檢測,體溫異常者不得入內用餐。就餐時要盡量自帶飯盒,排隊取餐時與他人保持()米以上距離,進餐前要洗手。
A.0.5 B.1 C.2 D.2.5
3.教室每日通風2-3次,每次不少于( )分鐘。
A.5 B.10 C.20 D.30
4.上課期間,教師是否應該佩戴口罩?()
A.是 B.否
5.上課期間,學生是否應該佩戴口罩?()
A.是 B.否
6.以下哪種體育鍛煉可以參加( )
A.籃球 B.排球 C.跑步
7.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會議,提倡( )。
A.視頻會議 B.面對面會議
8.如確需召開線下會議,則選擇空間較大、座位充足、通風良好的會場,控制參會人數,提倡開短會,并要求參會人員應該()。
A.全程佩戴口罩 B.會場人員保持1米以上距離就坐 C.以上都是
9.辦公場所如何做好防護?( )
A.保持工作場所室內空氣流通
B.辦公室地面進行定期消毒
C.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將口鼻完全遮住
D.以上都是
10.教職員工如出現( )癥狀,應當立即上報學校負責人,并及時按規定去定點醫院就醫。盡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
A.發熱、干咳、納差、鼻塞
B.乏力、流涕、咽痛、腹瀉
C.以上都是
防疫知識知多少——法律知識篇
1.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法律法規,疫情期間,教職工、學生要履行 、服從管理、配合隔離的特別義務。
A.及時回家 B.及時就醫 C.及時報告
2.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采取 隔離治療措施。
A.強制 B.勸說 C.建議
3.妨礙和拒絕防疫人員依法進行的身份登記、測量體溫、限制通行、要求佩戴口罩等疫情防控行為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第七十條的規定,在傳染病流行期間,單位或者個人妨礙或者拒絕執行政府采取緊急措施的或者無故阻止和攔截依法執行處理疫情任務的車輛和人員的,可對單位予以 ,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 ,情節嚴重的,對相關人員予以 。
A.通報批評、行政處分、開除公職
B.通報批評、行政處分、拘留并處罰款
C.通報批評、拘留并處罰款、開除公職
4.散布謠言,謊報疫情,編造或故意傳播與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有關的恐怖信息等行為。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第五十二條、治安管理處罰法(2013年)第二十五條、《刑事案件適用若干解釋》第十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第一百零三條和一百零五條的規定,散布謠言的可以 ;若編造與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有關的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此類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可以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定罪處罰。
A.拘留 B.罰款 C.拘留或者罰款
5.在校園內發現有新冠肺炎可疑癥狀人員,故意隱瞞不報,或未按規定程序及時上報等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第六十六條的規定,學校在校內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疑似感染者后,及時報告并按照要求實施必要的衛生處理。準許、縱容上述患者繼續從事易使該傳染病擴散的工作的,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情節嚴重的,可能構成刑法第三百三十條規定的 。
A.妨害公共治安罪 B.妨害傳染病防治罪 C.妨害疾病防治罪
6.在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工作中承擔相應職責的教職工,存在瀆職、失職等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年)第四條和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條的規定,公辦學校的工作人員,由于嚴重不負責任或者濫用職權,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可以構成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員失職罪或者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員 。
A.徇私枉法罪 B.妨害國家安全罪 C.濫用職權罪
7.教職工參與疫情防控工作而感染的,是否屬于工傷?
A.是 B.否
8.根據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六十一條相關規定,教職工參與防疫工作的,其在本單位的工資待遇和福利不變;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的,要給予 。
A.升職 B.加薪 C.表彰或獎勵
防疫知識知多少——個人防護知識篇
1.怎樣正確戴口罩?( )
A.要分清口罩的內外、上下,淺色面朝外,深色面朝內
B.為了節約,口罩可以兩面輪流佩戴
C.戴口罩時,要將折面完全展開,完全包住嘴、鼻、下頜,然后壓緊鼻夾,使口罩與面部完全貼合
D.將口罩有金屬條(鼻夾)的一端戴在下方
2.室內用食用醋能殺滅新型冠狀病毒?()
A.能,食用醋有殺菌消毒效果
B.不能,食用醋所含醋酸濃度很低,達不到消毒效果,同時易對人的眼睛和呼吸道造成刺激
3.關于從室外進入家門內,以下行為不正確的是( )
A.將外穿衣物脫下,更換成家居服
B.拆除口罩后扔進垃圾桶,不隨意放置
C.處理完口罩和衣物后,進行洗手消毒
D.關閉窗戶,不讓外界空氣進入
4.要妥善處置廢棄口罩,丟棄的口罩應放置到( ),定時清理,清理前應進行消毒處理。
A.垃圾桶
B.塑料袋
C.套有塑料袋并加蓋的專用垃圾桶
D.隨意丟棄
5.所有外出的教職員工和學生,返回居住地后應當居家隔離()天,健康者方可返校。
A.14 B.16 C.18 D.28
6.加強垃圾分類管理,及時收集清運,并做好垃圾盛裝容器的清潔,可用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劑定期對其進行消毒處理。
A.500mg/L B.600mg/L C.700mg/L D.800mg/L
7.一般體溫超過( ),我們認定為發熱。
A.≥36.3℃ B.≥37.3℃ C.≥38.3℃ D.≥39.3℃
8.使用流動水及皂液/肥皂,按照七步洗手法規范清洗雙手,揉搓至少( )秒。
A.5 B.10 C.20
9.咳嗽和打噴嚏時,應背對人,并需要( )遮掩口鼻。
A.用紙巾或手肘 B.直接用雙手
10.歸家后及時更換衣物、規范洗手、清洗鼻腔和口腔。衣物可用( )℃熱水浸泡消毒半小時,再用洗滌劑清洗后晾曬。
A.60 B.70 C.85
11.面對電梯按鈕和門把手等高頻接觸區域時,應該( )。
A.直接用手接觸 B.用面巾紙、消毒紙隔開
12.外出時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
A.戴好口罩
B.備好消毒濕巾
C.與人保持1米以上距離
D.以上都是